新闻学院的李峻岭在本次非语言组比赛中表现出色。在大赛上,他妙语连珠地阐述他的教学理念。他强调,新闻学院的学生要学好《电视播音与主持》只要做到三个字“看”、“听”、“说”,即看准、听清、说好。学生还要敢于出席,勇于发表。他认为,播音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声线、气质,还要有逻辑思考能力,学会关注社会。而管理学院的刘晓琴则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在哲学上思考。他说:“要给学生划上红线,但是不要给学生带上思想的枷锁”,“要带学生回到思想被阉割的时代来探究世界的高度”,对于教师对自身的定位,刘晓琴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每一堂课都是思政课,每一个老师都是思政老师。
中文学院的王焱的课题是中国文化的绪论。批判性教学理念贯穿她的整个教学过程。她以“中国文化”这个名词为例,下定义的做法是选取权威的定义,但她选取的却是存在漏洞的权威定义,让学生通过思考,发现漏洞,完善定义。她认为教师是学生“思想的接生婆”,教师在教学中担任着引导的角色。她提倡在尊重的基础上质疑,在质疑的基础上创新。
各个不同学院的青年教师发挥各自所长,他们阐述的教学理念都让人印象深刻:李峻岭的“与时代同行,跟世界同音”、刘晓琴的“重在得法,贵在用人”、汪雪的“立课之根本,生命力之源,兴趣点所在”等。
青年教师风采
教无定法,一千个老师有一千种教法
英文学院的古煜奎讲课内容是口译技巧。他认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口译非常重要,因此他在教学中非常关注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课堂的口译练习中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他说,英语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心理障碍却是一些英语高手成为口译人才的绊脚石。
各个老师在教学方法上的思考也体现在此次比赛上:信息学院的曾丽强调以图象展示为主的教学,法学院的张爽着重让学生在辩论中掌握知识,艺术学院的赖菁菁则将传统的课本教学改为专题教学,商英学院的张磊老师对嵌入式学期教学有着自己的体会以及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坚持“中体西用”的观念——英语的授课与中国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上呈现出的多样的风格,各异的形式也让人印象深刻,如案例分析法、互动分析法、设计教学法、快乐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实践性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