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促进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研、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科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能力,我校将组织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为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参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申报要求
1.
凡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均可申请,原则上以1-3年级为主(3年级学生只能申报1年期结题项目);
2.
以团队名义申报项目,团队人数一般不超过6人;每个团队必须由两个或以上年级成员组成,原则上高年级成员为项目负责人;
3.
每名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1个项目,申请人不得在创新和创业项目之间交叉申报;项目负责人如已承担了未结题的项目,不得再次主持申报项目;
4.
创业实践项目是在以往创新训练或创业训练项目基础上开展的,申请时,需附当年立项与结项证明材料,并提交创业计划书;优先支持已实现公司化运作项目,申请时,必须提供相关佐证材料,包括运作情况报告等,并提交创业计划书;
5.
每位老师只能作为第一指导老师指导1项,作为第二指导老师指导不超过1项;2014年结项项目获得优秀的指导老师可增加1项指导项目。
6.
学校鼓励创新班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每人主持或参与1项项目。经贸学院、商英学院、商学院、会计学院每学院总名额中有4个项目(不限项目类型)可优先用于创新班学生项目申报。
7.
申报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的,可同时申报“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校级培育项目,立项项目经过培育后,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参加2016年广东省“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资格(详情见附件7)。
三、项目数量与执行时间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120项,其中,创新训练项目80项、创业训练项目30项,创业实践项目10项。
项目实施1-2年,一年期项目2015年12月30日前提交中期检查报告,2016年5月30日前结题;两年期项目2016年5月30日前提交中期检查报告,2017年5月30日前结题。创业实践项目统一为两年期项目。
四、申报及评审时间安排
1.
动员申报阶段(2015年4月14日
—
4
月21日
)
各学院广泛动员学生结合日常的社会调查、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等途径寻找创新点,开展项目策划并填写《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附件1)(一式两份)《大学生创业训练、创业实践计划项目申报表》(一式两份)(附件2)。
若同时申报“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校级培育项目的,请在《申报表》中勾选“是否申请作为‘挑战杯’培育项目”。
2.
项目初审阶段(2015年4月22日
—
5
月6日
)
3.
项目评审阶段(2015年5月8日
—
5
月22日
)
学校将先进行资格审核,不符合申报条件者,不予参与学校评审。学校组织有关专家组成评审组对学院报送的申请项目进行评审,择优立项。后期将根据2015年上级部门相关文件要求从立项项目中择优推荐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其余项目作为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
五、工作要求
1.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院要指定专门院领导负责2015年项目申报工作,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附件5)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创新实验项目结项参考标准》(附件6,备注:国家级项目结项要求参照省级项目结项要求,项目结题将由学校组织专家组进行答辩验收),让学生了解项目的申请程序,项目实施步骤与结项要求,积极做好申报工作。
2.
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各学院要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利用网络、报刊、宣传板等途径大力宣传,动员更多学生关注和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大学生走进实验室,走向社会,培养科研能力、创新意识与创业实践能力。
3.
严格评审,强化管理。各学院要严把项目申报、评审关,加强监督指导,规范经费管理,切实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有未尽事宜,可向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咨询。
联系人:葛长娜老师
电话: 39328937 南校行政楼237
教务处
2015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