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2020-12-22

各本科教学单位: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附件1)、《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课程思政建设一流课程的意见》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关于强化课程育人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实施方案》(附件2)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力度,以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典型为示范,推动全校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教学氛围,学校现将课程思政建设试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建设目标

根据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实施方案,学校各本科教学单位至少要试点一个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专业;各专业(各系部)至少要试点一门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各课程至少要试点一个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堂。

未来3年,学校将在各本科教学单位试点建设基础上择优建设不少于2个课程思政建设示范学院,不少于6个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专业,不少于20个课程思政建设示范教学团队,不少于30门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不少于40个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堂。

二、建设要求

“课程思政”首要任务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在各门课程建设中做好“坚守”与“融入”的深度融合。在课程建设目标制定中,不仅注重课程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体现,更加注重思政目标的融入;在课程讲授中,不仅注重坚守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加注重将价值塑造融入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来。在课程考核评价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更加要注重学生对于思政元素的内化。

  1. 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专业

1. 专业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课程思政跟进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毕业要求,具体落实到专业每一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形成环环相扣、紧密支撑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2.建立常态化教研。成立专业基层教研团队,建立集体听课备课和教研制度,聚教学改革中的难点、痛点,定期组织研讨,形成相应教研记录、听课记录。每年举办2-3次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每年组织3-5次课程思政公开课观摩会,取得了较好实施成效。

3.思政育人典型教学案例获奖;或开展课程思政相关的宣传报道。

4.发表课程思政相关教改论文,编著课程思政相关教材或著作。

5.专业所有基础课和核心课的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新课件和新教案。新教学大纲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以及如何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新教学大纲应在本课程原教学大纲基础上修订而成,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6. 形成一套体现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成效的典型案例及相关推广实践材料(含照片、文字、学生反馈、专家评价、媒体报道等)。

7. 录制不少于2个现场示范教学视频或典型教学案例(时长不少于20分钟)。

(二)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

1.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已实施学分管理,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

2.课程负责人应为学校专任教师,一般应具有副教授(含)以上职称和5年(含)以上本科教育教龄,具有丰富的课堂讲授经验和良好的教学口碑,年龄一般在55周岁以下。非通用语种专业的课程,鼓励具有较高职称和较长教学经历的专任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

3.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并长期稳定从事一线本科教学,有较高的“课程思政”教学素养与能力。

4.201891日以来,课程至少有两个学期正常讲授,课程负责人授课学时不低于该课程总学时的四分之一,且后续专业教学计划中,该课程仍将稳定开设。

5.课程教学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课程特点适时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法治意识、历史文化、思想品质、科学精神等德育元素,将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能够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注重过程性考核评价,并突出思政教育要素考核。

6.课程授课效果良好,学生、校内外同行专家评价优良,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模式对其他同类课程提供较好的借鉴。

7.新修订的课程教学大纲(同“示范专业”要求)、新课件和新教案。

8.形成一套体现改革成效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及相关推广实践材料(含照片、文字、学生反馈、专家评价、媒体报道等)。

9. 录制不少于1个现场示范教学视频或典型教学案例(时长不少于20分钟)。

(三)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堂

1.必须是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稳定开设的一门本科课程中相对固定的一堂(节)课,时长一般在30-60分钟;

2.主讲教师应为学校专任教师,一般应具有讲师(含)以上职称和5年(含)以上本科教育教龄,长期稳定从事一线本科教学,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和丰富的课堂讲授经验,年龄一般在60周岁以下。

3.授课教师仪态大方,衣着举止得体,精神风貌良好。教学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讲解深入浅出,课件制作精美,过程适当穿插案例、专业经典等素材,总结精炼到位,个人教学特色突出。

4.遵循课程教学大纲安排,思政教学目标明确,能够从知识、能力、价值观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育人目标与课程所属学科、专业契合度高,充分提炼专业课程蕴含的育人元素,可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达成。

5.课堂内容饱满,教学环节设计精妙,情景与活动设计新颖,思路清晰,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熟练、有效运用多媒体等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完整且巧妙融入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仁爱之心、人文精神等课程思政内容要素,达到思政育人润物无声的效果。需要提供新的课堂教学设计。

6.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状态良好、课堂教学参与度高,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获得感较强。

7.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学生、校内外同行专家等的广泛认可,育人成效显著,课堂教学模式可推广、可借鉴。

8. 形成一份体现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样例,一套体现改革成效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及相关推广实践材料(含照片、文字、学生反馈、专家评价、媒体报道等)。

9. 录制不少于1个现场示范教学视频(时长不少于20分钟)。

(四)课程思政建设示范团队

1.团队负责人及成员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师风,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近3个学年度,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本科课堂教学时数人均不低于108学时/学年。

2.团队长期致力于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在课程思政理论研究、资源建设等方面有突出成果,并将相关成果应用于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育人成效。

3.团队规模一般应在5人以上,并保持合理的梯队结构,团队内部形成了稳定的“传帮带”机制和教学协作机制。

4.团队长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育人效果受到同行广泛认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和较大的影响力。

5. 形成一套体现改革成效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及相关推广实践材料(含照片、文字、学生反馈、专家评价、媒体报道等)。

三、材料报送

请各单位高度重视、认真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对标教育部金课建设标准,推动本单位所有授课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提升课程育人水平,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请各单位将《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项目试点情况报送表》(附件3)于15日前报送至教务处。

 

工作联系人:邓丽君;36204220

 教务处

 20201222

 

 

附件: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关于强化课程育人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实施方案》

 3. 《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项目试点情况报送表》